当前位置:卢氏县人民政府 > 乡村振兴 > 文章详情

红军村里百业兴 文旅化作聚宝盆

发布时间:2024-02-29 18:41 查阅次数: 来源:卢氏县乡村振兴局 作者:

“红军战士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得注意,第一实行民主的纲领……”2月27日,走进位于豫西边陲的兰草村长征文化公园,威武雄壮的军歌响彻在小山村之中,一组组栩栩如生的群体雕像矗立在公园的各个角落,生动地再现了红军与当地农民鱼水情深的场景,他们相互依偎、携手前行,共同抵御敌人的侵略,彰显了军民团结一心、互助互爱的深厚情感。

1934年12月4日,红二十五军到达卢氏县境内时,发现自己已陷入危险境地:前方入陕通道卢氏县五里川、朱阳关一带,在3天前就被国民党军完全占领,背后有追剿队紧追不舍。本就疲惫不堪的红二十五军想再次突破重围几无胜算。就在大家愁困之际,外出侦察的手枪团在横涧大干一带遇到卢氏货郎陈廷贤,他带领红军绕过朱阳关、五里川,走一条不为人知的羊肠小道秘密前行,绕过了敌人的重重封锁,到达了豫陕交界的兰草村进行修整。12月8日,修整好的红二十五军一举击溃豫陕交界的要隘铁锁关守关民团,顺利入陕,突出重围。

兰草村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徐海东养伤处旧址、红二十五借粮处旧址所在地,是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从豫入陕时,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等军领导办公居住的地方。1996年,经保护、修缮、布展,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1998年,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题写馆名。2006年,纪念馆被列为河南省第四批省级保护文物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是红军时期在卢氏留下的重要遗址遗迹,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豫西地区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中共中央党校授牌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研究基地、河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三门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门峡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三门峡市红色廉政教育基地。

光阴流转,九十年后,当年小山村如今旧貌换新颜。

在乡村集市上,热闹繁华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小贩们吆喝着推销自家的货物,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孩子们在集市上奔跑嬉戏,笑声不绝于耳,增添了一份活力和欢乐。路边摊上的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吸引着许多食客前来品尝。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摆放在货摊上,精美绝伦,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整个集市弥漫着烟火气息,充满了乡村独有的热情和活力,让人流连忘返。这样热闹繁华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无限魅力和活力。

“这两年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带动我们村里的豆腐产业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以前一年卖豆腐收入也就5万多元,去年我们家鲜豆腐和豆腐干两项加起来收入将近20万元。”在春西豆腐作坊负责人郭春西高兴地说。

以鲜嫩味香,口感纯正而著称的兰草豆腐在村里也逐渐发展了一项网红产业,9户群众通过做豆腐走上致富之路。

“去年我们在之前的基础上,投资2000万元启动了国家长征主题公园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滨河长征步道和老街口长征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新的红军长征纪念馆正在建设中,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官坡镇兰草村党支部书记卫少东说。

据悉,2023年兰草村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近500余万元,通过红色旅游,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军精神,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红色旅游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了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生活。

“这两年红色文化发展给群众带来的感受很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街道干净整洁了,大家心里敞亮了。游客和研学的人多了,群众的杂粮、中药材、土特产卖的多了,钱袋子鼓起来了。红色文化广场停车场建成了,有地方停车了,街上出行不堵了,方便了游客逛街,延长了消费时间,带动了群众增收。下一步,我们打算持续提升红色文化开发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把“红色聚宝盆”守护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好红色文化,造福一方乡亲,把兰草打造成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治理现代化、群众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的美丽家园。”官坡镇党委书记苏西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