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卢氏县人民政府 > 公共文化服务 > 文章详情

卢氏古城

发布时间:2025-02-14 15:32 来源:卢氏县委宣传部 作者:

卢氏古城,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韩宣王七年置县,漫长岁月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座当之无愧的的历史名城。作为豫西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卢氏古城留存着大量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如同鲜活的史书,承载着往昔的辉煌,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是研究古代城市发展、建筑艺术、军事防御等方面的珍贵实物资料。

一、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卢氏古城位于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西南部,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北邻灵宝市,东连洛宁县、栾川县,南接西峡县,西和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三县接壤。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北的通道要冲,使其在历史上成为了中原文化与西北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节点,素有豫西门户的美誉。

历史沿革:卢氏是一个古老的附属小国,夏商为莘川地,西周附属北虢,公元前665年虢灭后归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分晋后归韩。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312韩宣王始置三川郡(郡治在今洛阳市),卢氏为三川郡地,秦沿韩制仍属三川郡。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再置卢氏县属新设的弘农郡(郡治在今灵宝市城北)据现代考古出土战国韩国兵器有七年卢氏令戈以及秦封泥有卢氏丞印推断,卢氏建县年限为战国时期韩宣王七年,即公元前319年。在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县名始终未改,城址也未曾迁移,被誉为千年不改名,千年未动城的历史活化石。县城东北的祁村湾遗址,出土了大量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的遗存,如精美的彩陶、制作精良的石器等,充分表明这里曾是炎帝后裔参卢氏的封地,生动地印证了早期农耕文明在此地的繁荣景象。

城池布局:卢氏古城总体呈长方形,远远望去,气象巍峨,雄伟壮观,城楼高耸,又不失玲珑秀美。城墙高一丈五尺,周长四里又一百八十步。城壕深一丈,宽五尺。城墙四周设有城门,并配有吊桥。城门采用窑洞式设计,内部装有两层铁皮包裹的城门,坚固无比。每个城门上都悬挂着一块匾额,东门迎着朝阳,名为文华门;西门因过去在此处行刑,名曰平理门,为抵御西沙河水患,西门外还建有子城(瓮城);南门临近洛水,被命名为望洛门;北门面向朝廷,称为仰恩门。在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面城墙拐角处,各修筑有一座炮楼,城墙外侧环绕着宽约两丈、深约一丈的护城河,河水引自东沙河与西沙河水,为古城增添了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

建筑风格:卢氏古城的布局独具特色,西北宽而长,东南窄而短,南门和北门的方向并非正南正北,东门位于东北方,西门处于西南方。城内有学门奎楼、城隍庙等标志性建筑。古城以城墙为界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城市空间,城内道路纵横交错,如同脉络一般,将各个功能区域紧密相连,充分展现了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

二、历史变迁

战国至明朝时期:卢氏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原为土堡,历代屡经重修。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知县李可民主持重修。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御史赵文博再次对城墙进行大规模重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卢氏人、鸿胪寺序班王金铉上表朝廷,请求游击将军周尔敏协助防御流寇,并在旧城基础上,将城墙增高五尺,同时以砖瓦为主建造城楼和望敌台。在当时的陕州管辖范围内,卢氏县城的城市规模仅次于陕州古城。

清朝时期: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知县尚天禄疏浚城壕,建城楼四座,继任知县重修城西南墙。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知县王玥,修浚新的锯齿形防御工事,后因长期失修而坍塌,城池无水,改为城壕。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陕州知州诸以谦,到卢氏抵御流寇,捐出自己的俸银,以供重修城池之用。在旧城基础上,加高加厚,砖砌女墙,并绕城疏通护城河八百九十一丈。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捻军两次闯入卢氏,知县皆因城垣残破而弃城逃离。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知县秦家驹计划按砖城标准对城墙进行修缮。在名士李宣政的建议下,制定了以各里户口及钱粮为基数,按工程总量分段承包的筹资和施工方案。经过一年的努力,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耗资数万缗。同治三年(1864年)冬,砖城墙全部竣工,城四角皆设炮楼,四门外设有吊桥。这在历代的战争时期是积极的防御设施,即所谓修斯城也,凿斯池也,与民守之然而,由于长期受到自然侵蚀以及战争的破坏,城垣逐渐变得残破不堪。

近现代:1932年农历正月初十,山东匪首刘桂棠率领2000多匪徒进攻卢氏城,城内官兵凭借坚固的城池,顽强抵抗了土匪三天三夜的进攻。19479月卢氏解放后,县人民民主政府为防止敌人卷土重来后据城固守,动员城关及县城附近居民拆毁四面城墙的各一部分,后因管理不善,导致城墙逐年被损毁。1978年填平了西城壕,1979年至1983年,西城墙逐渐拆除,建成新建路,成为当时卢氏县城的一段新型街道。1984年填平南城壕西段砌成排水暗道,上面建起楼房、商业门市等,还修筑了一条柏油路面,因居城南近洛水,命名洛滨路。南北城墙拆除后逐年由财政局建成县直家属院,原北城壕经过挖砌,成为洛北大渠由西向东的渠道,并在县医院门口、北街口建汽车桥两座,在县政府门口建人行桥一座。随着经济发展和县城的不断扩建,老城墙逐渐被拆除殆尽。如今,卢氏城墙大多只能在地方史研究者的著作以及人们的回忆中找寻。

三、文化古迹

卢氏古城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留存下众多文化古迹。这些古迹承载着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无比珍贵的文化瑰宝。然而,在朝代更替和岁月的消磨中,卢氏古城墙、卢医庙、文庙、成德观遗址、魁星楼遗址等古迹逐渐损毁消失,如今已难觅其踪。所幸,目前仍有城隍庙、清真上寺等古迹保存至今,它们犹如历史的见证者,静静诉说着卢氏古城的往昔故事。

城隍庙:位于县城中华街路北,是目前豫西地区建筑规模较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原地区同类建筑中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现有山门、舞楼、献殿、后殿及东西廊房组成,面积2100平方米。山门座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庑殿式建筑;舞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是一座歇山顶;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覆盖;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为单檐悬山式建筑;东西厢房各十间。整个建筑金碧辉煌,檐牙飞翘,工艺精湛,朱门高柱,明丽豁敞。据《卢氏县志和碑碣记载,该庙始建于元末,明初重建,宣德年间1426年)遭兵燹,天顺八年(1464年)至成化二年(1466年)重建,嘉靖二十年(1550年)遭火灾,至万历九年(1582年)修复。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改修为琉璃门楼。乾隆十年(1745年)维修时,将前门、正殿等更换为彩色琉璃脊,使该庙焕然一新。民国年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进行过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后经修复,至今保存古建筑的原貌

清真上寺:位于县城北关窑上,是一组布局严谨且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也是豫西最大清真寺院为县城附近伊斯兰教徒礼拜之处。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寺院座西向东,东西长60米,南北宽39米,面积2340平方米。咸丰七年(1857年)增建后窑,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现存规模为前后殿各3间,造型庄严宏伟,雕斗刻供,门窗豁朗,工艺精湛。后窑为六方高楼,下部与正殿相通,上部檐牙四周高翘,棂门六面宏开,外形古雅秀丽,另有南北讲堂各3间,南套房2间,北学屋3间;后院水房、浴房共6间;大门1座,左右井房、伙房各1间。1931年土匪陷城时,前后殿及后窑被焚烧,3年后教民募金重建,前后殿依原式建成,唯窑上层楼未修。文革时期,殿房脊兽被毁,其余保存尚好。寺内《重修清真寺碑记》,记载有同治元年捻军来卢活动的史料,为研究当地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字依据。

四、保护与开发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卢氏古城的历史文化,卢氏县投资5亿元开发建设卢氏古城莘川坊文化旅游街区,并启动卢氏古城保护重建和城隍庙创建4A级旅游景区项目。卢氏莘川坊于20228月正式开建,共分为3期进行开发建设,一期(已于202412月一期建成交付)、二期为莘川坊主体街区,三期(又名莘川印象)规划于2025年进行建设。

卢氏莘川坊,位于河南省卢氏县城关镇西大街南北两侧,东至南、北大街,西至新建路。其总占地528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3233平方米。项目以城隍庙为核心,深入挖掘卢氏古城文化、河洛文化、红色文化、宗亲文化、中医文化、豫西传统民俗文化及市井文化资源,并结合街巷分布现状,采用汉魏建筑风格,打造一个创新的、复合型的多元生态文化综合体地标。项目规划建设包括民国银行、卢氏宗祠文化馆、卢氏红色文化展览、青少年活动中心、卢氏古八景等文化景点,以及非遗民俗文化馆、特色美食街、温泉特色酒店等内容,致力于重塑古城历史格局,再现古城历史场景恢复卢氏古城魅力,激发卢氏旅游经济被卢氏县列为2022年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同时加强城隍庙——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推动卢氏非遗文化展示和研习场所建设,促进古城历史文脉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致力于打造卢氏古城文化金字招牌。

五、交通与旅游

交通:卢氏县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地处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西南方向。209国道、三淅高速和浩吉铁路贯穿南北,344国道、郑卢高速和建设中的卢栾高速、卢洛高速连接东西,基本形成了外联内通的交通格局和区域性交通枢纽。卢氏县内共运营着8条公交线路,其中4路公交是环城线路,覆盖了卢氏的主要旅游景点和历史遗迹,方便游客游览古城及周边景点。

旅游:卢氏县山清水秀,林茂洞幽,自然景观众多。县境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崤山、熊耳、伏牛三山雄踞,流淌着2400余条河流涧溪,矗立着4037座大小山峰。全县建成豫西大峡谷旅游度假区、双龙湾旅游度假区、豫西百草园34A级景区。以民宿发展为突破口,建成山水隐庐、千层坊·朴宿里、栖云山居、桃漫佳·柿子红了、桃漫佳·融境等20多个精品民宿。有旅游资源单体284,许多旅游资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精品。被誉为中原绿宝石”“河南后花园自由山水 清清卢氏”“英雄土地 红色莘川品牌迅速叫响。

卢氏古城以其双千年历史为根基,融合自然奇观与人文积淀,既是河洛文化的源头之一,亦是中原生态旅游的隐逸胜地。其未被过度商业化的古朴风貌,为游客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时空穿越体验,让人们在领略历史韵味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 卢氏古八景
下一篇: 范 蠡